滑板片十大传奇 Ender:定格时代的片尾名场面
一、Dave Bachinsky《BAKER 3》:EI TORO 的翻板破冰者
在滑板界的 "圣地"EI TORO 台阶前,19 年间无数滑手尝试用翻板动作征服这片地形却尽数折戟。直到 Dave Bachinsky 在《BAKER 3》中,以一记干脆利落的 kickflip(尖翻)精准落地,成为历史上首位用翻板动作攻克 EI TORO 的滑手。这个动作的传奇性不仅在于技术突破 ——EI TORO 的巨大落差与陡峭角度对板性控制要求极高,更在于它打破了 "此处无法翻板" 的固有认知。即便后来 Chris Joslin 在此完成同类动作,Bachinsky 的开创之举仍被奉为标杆,成为滑板影片片尾动作的黄金范本。
二、Andrew Reynolds《Emerica "Stay Gold"》:32 岁的巅峰宣言
32 岁对于街头滑手而言已属 "高龄",但 Andrew Reynolds 在《Stay Gold》中用 Davis Gap 的 kickflip 重新定义了生涯高度。这个被滑手们称为 "完美尖翻" 的动作,不仅是该地形首个翻板记录,更在音乐配合上达到极致 —— 当他落地的瞬间,背景音乐恰好迎来最强和弦,剪辑师的精妙处理让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正如年度滑手 Mark Suciu 所言,这个片尾动作的传奇性远超动作本身,它证明了经验与技术的结合能迸发出超越年龄的力量。
三、Guy Mariano《Lakai "Fully Flared"》:涅槃重生的杆上终章
经历戒毒戒酒的人生低谷后,Guy Mariano 在《Fully Flared》中的 7 分钟片段成为滑板界的励志经典。他以标志性的 Bs 270 Tail(背向 270 度板尾滑)收尾,在金属栏杆上完成流畅的旋转与定格后平稳落地。这个动作没有惊天动地的落差,却以教科书级的风格诠释了 "坚持" 的意义。当镜头定格在他滑离的背影时,配合渐弱的背景音乐,既是个人生涯的重启宣言,也让这个片尾动作成为情感浓度最高的经典之一。
四、Milton Martinez:洗车房的迟来加冕
2016 年的失败记忆仍清晰可辨 ——Milton Martinez 在洗车房地形成功尝试 kickflip 时,左脚严重扭错位的画面曾让无数滑手揪心。三年后,他带着更成熟的技术重返此地,在《Element》系列影片中以完美翻板落地,不仅拿下当年年度滑手与年度动作双项大奖,更让这片地形因后续加装护栏而成为历史绝唱。这个片尾动作的珍贵之处在于,它完整记录了滑手与地形的 "二次对话",每一个落地瞬间都承载着三年的等待与坚持。
yy易游,易游体育,米乐YY易游,yy易游M6五、Kyle Walker《NO OTHER WAY》:闪电杆上的 5050 神话
在社交媒体充斥 "AI 生成" 言论的今天,Kyle Walker 在《NO OTHER WAY》中的闪电杆 5050 动作仍能让滑手们惊呼 "真实存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滑行动作,实则对平衡感与控板精度有着苛刻要求 —— 闪电杆的不规则弧度与光滑表面,让每一秒的滑行都充满变数。他凭借这个动作一举斩获 2016 年年度滑手与年度动作,更让这个片尾画面成为 "用基础动作创造传奇" 的典范。
六、Antwuan Dixon《BAKER 3》:Carlsbad Gap 的松弛美学
作为 Death Wish 早期灵魂人物,Antwuan Dixon 用充满故事性的人生定义了滑板的 "松弛感"。在《BAKER 3》的片尾,他站在巨大的 Carlsbad Gap 前,以一记 Nollie Heel(豚跳脚跟翻)完成这个 NBD(从未被做过)动作,腾空时翻板轨迹完美,落地后手却依旧保持标志性的放松姿态。这个动作打破了 "大动作必须紧绷发力" 的刻板印象,成为街头滑板 "风格至上" 理念的最佳注脚。

七、Nyjah Huston《Element "Rise&Shine"》:好莱坞的双阶宣言
2011 年,剪掉脏辫的 Nyjah Huston 以全新面貌出现在《Rise&Shine》中,用两个好莱坞 16 阶的 NBD 动作宣告回归。其中片尾的翻板动作尤为震撼 ——16 阶的巨大落差要求滑手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起跳、翻板与落地缓冲,而 Nyjah 不仅做到了动作的精准,更以标志性的爆发力让整个过程充满视觉冲击力。这个片尾动作不仅奠定了他 "大招制造机" 的地位,更成为新一代滑手追求极限的动力标杆。
八、Jerry Hsu《Bag of Suck》:14 层楼上的扭曲平衡
在年度滑手 Mark Suciu 的 "最爱片尾动作" 榜单中,Jerry Hsu 在《Bag of Suck》中的表现稳居第一。这个 14 层楼高的 nollie back heel(豚跳倒板脚跟翻)动作,以完美的翻板节奏与落地后极度扭曲的平衡姿态著称,粗糙中透着极致的控制力。Jerry 没有选择用夸张地形堆砌难度,反而用身体与滑板的极致配合,证明了片尾动作的魅力更在于风格的独特性。当他以扭曲姿态平稳滑走时,镜头瞬间黑屏,留下无尽回味。
九、PJ Ladd《Wonderful Horrible Life》:平地线路的颠覆之作
滑板影片的片尾动作向来偏爱大落差与狠地形,但 PJ Ladd 在 2002 年的《Wonderful Horrible Life》中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他以一条包含多个高难度动作的长平地线路收尾,最后以一记潇洒的 tre flip(大乱)衔接轻松蹬板,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却暗藏功力。这个片尾动作彻底打破了 "平地不如地形震撼" 的偏见,用 "看似轻松却无人能及" 的表现,诠释了滑板运动中 "控板至上" 的核心魅力。
十、Ryan Sheckler《Plan B "Supre Future Promo"》:Costco Gap 的勇气试炼
Costco Gap 的恐怖之处不仅在于巨大的垂直落差,更在于起跳后需飞跃冗长的草地与护栏,任何一丝偏差都可能导致严重受伤。Ryan Sheckler 在《Supre Future Promo》中,以惊人的勇气与精准的判断完成此处动作,成为少数征服这片 "死亡地形" 的滑手之一。这个片尾动作没有复杂的翻板技巧,却以 "与危险共舞" 的决绝,展现了街头滑板最原始的冒险精神。
这些经典片尾动作之所以跨越十余年仍被铭记,并非只因技术难度的巅峰性。从 Dave Bachinsky 的开创之举到 Guy Mariano 的涅槃重生,从 Jerry Hsu 的风格表达至 PJ Ladd 的理念颠覆,每一个 Ender 都是滑手人生与滑板精神的浓缩。正如 Mark Suciu 所言,好的片尾动作从不是 "最难的那一个",而是能让观众在黑屏瞬间读懂 "这就是滑板" 的那个瞬间。它们既是技术的里程碑,更是一代代滑手用勇气与热爱书写的文化符号。

发表评论